ifc LG2美妆区小调整案例两则
一是Dior终于围挡了。
其实此前该项目早已是上海美妆区最大最全的购物中心(非百货商场),没有之一,且引入了众多首店品牌(主要是香氛类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一张图看完ifc LG2美妆动向近况》一文中,有写到一个看点:
“接下去值得关注的,则是即将撤出市场的SPACE NK留下这么好的一个位置会给到谁。理论上现在“四大”中的三家都集中在LG2腹部区域,该位置给到Dior的话观感氛围是真的好。但后者目前与几个高端品牌并肩依旧留在2层,商场和品牌将会继续将美妆业态保留错位还是逐步调整全部集中到LG2也是值得一看。”
如今前半部分已实现,只是差异在Dior一并拿下了原SPACE NK和其同集团的fresh两个位置;后半部分仍值得关注。但至少在LG2层,按照现有布局,传统四大美妆品牌将会“顶”在该楼层中庭腹部区域,画面实在太美。
二是此前已经入驻的香氛品牌Miller Harris重新整改了门楣,如下图所示。
而在调整前是下面这样的。
改了什么部分一目了然,我相信品牌在最开始装修时,有遵循商场的装修标准,例如门楣的长宽高尺寸,其实已经与左右邻铺齐平,但在形象方面有自己的坚持,例如主logo期望以灯箱的形式呈现,之前在新天地和One ITC也是类似的手法(新天地在中间的砖墙位置,One ITC则是吊了一个灯楣下来)。
这只是我的个人臆断,单一品牌来看没有问题,然而全局来看问题马上就体现出来了——上方装修完的第一版方案,缺少了楣头logo导致Miller Harris的形象被削弱了很多(我之前确实有和朋友吐槽过这个方案),而今次再看很显然做了因地制宜的整改,与此同时两个品牌再次同框后协调感也加分(品牌甚至在灯带勾勒和logo打灯手法上都进行了借鉴)。
这是两则很小的案例,但说的其实是我们招商工作中最体现水平的两个判断标准,一是氛围规划能力,二是设计把控能力。
招商不是简单的“有或无”的问题,好像招来一个品牌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这样的话,其实ifc确实早早就有了Dior,也没什么可往下说了。但在LG2作为美妆业态主力楼层后,如何将现有品牌和新引入的品牌进行整合协调才是能力的最佳体现。其实随着LANCÔME最先入驻后,NESPRESSO、星巴克这几个位置的陆续围挡,后续品牌基本都已经能在意料之中,最终也一一印证。这也是我们作为业内人看商业的乐趣所在,否则我们市调,只统计商场有哪些品牌也太程式化了,而新鸿基正是现在行业中为数不多在品牌氛围打造方面极具逻辑性的开发商之一,因此实在值得表以敬意。
设计把控力的重要性我其实经常会有相关推文产出,经常提到以“秩序美感”来强调我们做商业对于商户形象把控的重要性。把控商户形象不是说要和品牌“对着干”,你要做什么样子,我偏不给你做,我要做成我想要的样子,这只是扯皮。重要的是要给到品牌一个整体概念,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形象在整个商场环境中,会是怎样的效果,最终结果是商场能获得整体的相对协调统一,品牌也能更好的知道在哪方面的设计上发力,各取所需最终双赢。类似Miller Harris这样的案例我以前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今天看到特有感触,所以才以小见大地将这两个小调整单成一文稍作分享。